Fuwari
1408 字
7 分钟
读了5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一个男人最大的自律,不是烟酒不沾,也不是每日打卡,而是这2个字

想必很多 朋友 都看过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主演的电影《 了不起的盖茨比 》,影片极具奢华,又以其悲剧内核令人在华丽的画面中怅然若失。

整部电影最令人难忘的除了 拉娜·德雷 深沉隽永的歌声,就是 莱昂纳多 扮演的 盖茨比 在漫天烟花中朝镜头微微招手的画面了。这部电影的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原作就非常具有文学性。

悲剧与生活:起伏贯穿人生 《 了不起的盖茨比 》是美国作家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巅峰之作,对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文坛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 小说讲述了一个 关于梦想、爱情和悲剧的故事

主人公詹姆斯·盖茨比,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爱上了富家女黛西,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分离。 战争结束后,盖茨比通过非法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试图赢回黛西的心 。 即便黛西已嫁给了富有的汤姆·布坎南,但盖茨比仍然通过不懈努力与黛西成为爱人。

盖茨比的梦想最终以悲剧告终 ,他因为黛西承担罪责被杀,而黛西却未出席他的葬礼,继续在另外的城市着她的奢靡生活。这出悲剧之所以能够引发许多人的共鸣,是因为其从本质上展示出 人们对于曾经向往的美好那种不懈的追求,以及梦想破灭之后的失落 。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种心理是具备共性的。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与未实现的爱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被称为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Zeigarnik effect),指的是人们对未完成的事情记得更清楚,对已完成的事情则容易忘记。 这种效应在爱情中尤为明显,许多人对未曾实现的爱情难以忘怀,因为他们心中总有一股未完成的欲望

这种心理现象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情,是一种 未曾实现的爱情,他将黛西视为梦想的化身,不断追求,却始终无法触及。 这种未完成的爱情,如同蔡格尼克效应中的未完成事项,始终萦绕在盖茨比的心头,成为他一生的执念。

男性的“脑补”与情感装点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会自动“脑补”那些难忘的情感,将美好的回忆装点这段未曾实现的情感。他们像盖茨比一样, 对过去的爱情进行理想化的加工 ,使其成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对此,女性作家 张爱玲 就以著名的意向“白月光与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来表达这种想法。这种心理现象,使得许多人在面对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时,失去了理智,无法客观地看待过去与现在。 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过度美化,是一种自我欺骗

他将黛西视为完美的化身,忽视了她的真实面貌和现实情况。 这种自我欺骗,让他无法看清现实,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喜剧《 夏洛特烦恼 》中的主人公夏洛对当年“女神”秋雅的不断追求,也是基于同样的心态。

舍弃:男人最大的自律读了5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一个男人最大的自律,不是烟酒不沾,不是每日打卡,而是学会**“舍弃”** 。 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舍弃那些无法实现的爱情,舍弃那些自我欺骗的念头。只有舍弃,才能让我们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迈向新的生活。

在中国文化中,“ 有舍才有得 ”是老祖宗的智慧,表达出人们在面对抉择时的权衡。从行为心理学视角来分析,放弃某些行为(舍)可能会因为带来积极的结果(得)而被强化,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鼓励个体在面对选择时,通过放弃某些短期利益来追求长期更大的回报 。 盖茨比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学不会舍弃。他无法舍弃对黛西的执念,无法舍弃对过去的美化回忆,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如果他能够及时舍弃,或许他能够避免悲剧,找到新的生活方向。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一个关于爱情和梦想的故事,更是一个 关于自律和舍弃的警示 。 它告诉我们,一个男人最大的自律不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内心的自我控制。 学会舍弃,是走向成熟和自由的必经之路。 只有当我们能够舍弃那些无谓的执念,我们才能看清现实,拥抱未来 。舍弃,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读了5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一个男人最大的自律,不是烟酒不沾,也不是每日打卡,而是这2个字
https://jidi0088.github.io/posts/第一心理/20250101读了5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一个男人最大的自律不是烟酒不沾也不是每日打卡而是这2个字/
作者
Lorem Ipsum
发布于
2025-01-01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